有数据显示,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,达到新高。
受出国留学受阻转而国内就业,以及2020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挤压,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预估,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。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,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。
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
为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,2020年6月至10月,莫荣曾赴杭州、北京、成都、苏州开展调研,了解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、实施的政策及存在的问题。
他发现,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,学校专业设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,有的学生一毕业即失业,就业积极性严重受挫。
“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。”莫荣告诉记者,中小微企业知名度低,校园招聘活动很少邀请他们参加,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被排斥在校园招聘之外。无法招录到人才,企业发展和成长受到限制,学生也失去了较好的工作机会。
与此同时,莫荣注意到,网络招聘平台数量繁多而不兼容,使得毕业生不得不频繁地注册各类平台APP,手续繁琐,“教育部门和就业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及时共享,或者信息数据不完整,导致就业服务效率打折扣。”
“职业规划教育缺乏,职业指导不精准。”莫荣说,许多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依然比较盲目,部分学生不切实际的职业需求未能有效纠正。
对此,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表示认同。他认为,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。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,另一方面制造业、服务业普工难招,技术技能人才短缺,这种结构性矛盾亟需解决。
加强人才需求预测体系
就业是美好生活的基础。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表示,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,急需各方协同、多措并举帮助他们高质量就业,其中,建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支持体系尤为重要。
“目前,国内缺乏人才需求预测体系。”莫荣建议,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加强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方面的基础工作,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需求预测,超前布局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,将专业建设和就业工作统筹规划。
同时,莫荣建议,打造一体化的高校就业服务平台,建立完善包括个人学业信息、实习情况、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在内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电子档案,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求职需求,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,推送毕业生感兴趣的岗位信息,提高岗位供需匹配效率。
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,莫荣呼吁校园招聘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开放力度,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,对中小微企业组团打包如HR联盟等形式招聘进行鼓励和宣传,提高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认知度,帮助他们招聘到合适的学生,为高校毕业生找到满意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。
“同时,高校可以提前向社会发布学科专业结构、培养规模、培养情况,方便用人单位了解,有针对性地招聘人才。”莫荣表示,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,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、职业性格、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测评,根据测评结果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。
针对疫情对高校学生择业观念和心理压力的影响,莫荣建议,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,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精准自身定位,认清就业环境,树立明确的价值目标,促使毕业生积极参与求职活动。
“要为毕业生营造机会公开、公平竞争、择优录用的就业环境,让每个毕业生都有出彩的机会。”焦新安建议。
朱欣